市老年大学协会
重庆市老年教育通讯

2021/2/1

 

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

第十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召开

        2020年12月10日,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市老年大学召开。因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会议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这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丁宗贤会长及协会部分领导、论文作者代表等14人参加了直播大厅的现场会议,会员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240余人次通过视频直播同步观看。会议由副会长刘庆主持。
        会上,刘庆同志通报了此次研讨会相关情况。六个片区的6名论文作者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会议认为,此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大家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果和经验,探索“十四五”时期老年大学发展的思想和路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探索、有实践、有体会,提出的观点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对于推动重庆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
        会议要求,各会员校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坚持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融入老年教育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重庆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真正转化成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融入到老年教育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重庆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
 

圆流动儿童艺术梦  展老年大学新作为
——老年大学创新发展案例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  刘丽娜、刘亭葶

 
        案例纪实
        2016年3月17日,面向辖区流动儿童的“梦想课堂”在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大溪沟校区正式开班了。4年来,面向辖区6至12岁流动儿童,聘请包括特级教师在内的专业教师团队执教,开设钢琴、古筝、舞蹈、声乐、绘画、陶笛、尤克里里、写作、书法等多类课程,共举办15个学季,累计78个班次,授课2000多学时,1500余人次城市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受益。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梦想课堂”公益项目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市、区各级领导的全方位指导和关心,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名誉会长顾秀莲、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重庆市关工委主任肖祖修、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原渝中区委副书记何家利、渝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志宏等领导相继调研并作出批示,肯定了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在关爱流动儿童及美育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建议。领导的高位引领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项目组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进项目持续发展。
        (二)管理规范,高效务实
        学校制定“梦想课堂”相关实施细则,拟定并严格实施班级管理规则,设有项目负责人和课程班主任,负责学员考勤、安全、秩序维护等保障工作;选派热爱公益的20多名声乐、舞蹈、钢琴、古筝等专业教师志愿者免费授课,引领孩子们在艺术的殿堂里遨游;遴选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为孩子们送上高品质的教学服务;山城老年大学的青年团员们也坚守初心,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方法,数年如一日地为孩子们服务,陪伴他们成长。为激励孩子们坚持学习,不放松、不放弃,老师们为小学员准备多种多样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对认真学习和练习的孩子们进行奖励。任课教师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班主任积极调动学习兴趣,名师引领促进成长,项目品质不断得以提升。
        (三)课程创新,精彩纷呈
        “梦想课堂”坚持“助其圆梦,综合发展”的思路,构建了让流动儿童终身受益的“特长+基础+综合”的新型课程体系:钢琴、古筝、舞蹈等特长课程为孩子们夯实“逐梦”基础;创新作文、普通话与朗诵、创造力培育等基础课程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基;色空鼓、陶笛、尤克里里、节目展演、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丰富多元、艺文兼容的课程体系让城市流动家庭孩子在课余获得了增长本领、滋养习惯、提升素质的良好机会。
        “梦想课堂”采用班级授课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除开展钢琴、古筝、舞蹈等常规课堂教学外,还开展了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带孩子们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科技馆,到农场去学习种菜、吆猪、喂羊、舂糍粑,到西点作坊学习烘焙糕点……“梦想课堂”还利用学校网站开设在线课堂、移动课堂,开展线上教学。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组织了各学科的线上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进行远程学习,实现“停课不停学“。
        (四)效果显著,影响广泛
        “梦想课堂“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会到学会、从学会到通过考级、从学会到练就特长,专业技能大大提升,人文素质得以滋养,坚强性格得到磨砺,美好人格逐步形成。2019年3月,钢琴班和古筝班的24名学员参加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获100%通过。钢琴班学员张静、王金灿还凭借艺术特长考进了重庆市巴蜀重点中学。
        “梦想课堂”举办4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全国优秀儿童之家”“渝中区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等称号。新华网、华龙网、渝中报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参与项目的孩子家长也纷纷表示:“梦想课堂”为孩子们培养兴趣爱好、追逐梦想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流动儿童的关心、关爱与支持。

        经验与启示

        (一)倾情老少,推进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
        “老有所养,少有所育”是所有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老少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和谐”。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不仅致力于老年教育,而且尽心于少儿教育,“梦想课堂”项目正是学校发挥老年教育资源优势服务青少年教育的一大创新,显示了独有的办学特色。这一项目的持续推进,在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模式、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为不同社会机构参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关注弱势,彰显老年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梦想课堂”项目吸纳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免费入学,为特困孩子赠送学习用具“大礼包”,提供贴心护送孩子回家等服务。立足市情、区情,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用优质教育服务于中心城区边缘弱势群体,彰显了新时代的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拓展多元办学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办学宗旨和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满足了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
        (三)务实创新,确保项目高品质发展
        “梦想课堂”项目建立了以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名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众多“立在学员心上,活在学员胸中”的课程。每次活动、每堂课都有详细计划、具体可行的方案,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体现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作文教学课聘请中学研究员、重庆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担纲,名师的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不仅浸润、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提升了项目的品质。

 

从钟南山院士的功勋谈老年教育

北碚老年大学 刘晖

        一、中国老人的骄傲——84岁的钟南山院士
        最近网络热传一幅幅精彩的视频,一个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英气勃勃、目光坚定、步履矫健的走进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国之名授予的最高荣誉——璀璨夺目的共和国勋章。全场掌声雷动,共祝钟南山院士荣获最高奖赏,荣获国士荣光。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四位英雄授勋。
        二、以钟南山院士为榜样,通过老年教育把世纪老人钟南山的精神和功勋传下去
        2020年开年伊始,新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华大地,武汉封城、湖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新冠病毒吞噬着人民的生命。钟南山的出现,让大家吃了定心丸,他是全国人民抗疫战斗中的定海神针。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战役中,钟南山身先士卒,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敢,有师长的温暖,更有国士的担当。他和他的团队、他和他的同行、他和成千上万驰援武汉的白衣天使、三军将士一起,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用拼命的精神,写下了抗疫阻击战的辉煌篇章。
        三、在老年教育中强化抗疫精神,把中华民族的风骨传下去
        在全国抗击疫情表彰会上,习近平主席概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号召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以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的精彩召开为标志,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四、从老年教育的精髓谈传承优良基因
        老年教育的精髓,说到底就是坚持爱党爱国的理念,教育老年人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珍惜晚晴,做生命不息,进取不止,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基因的新时代老人。
        1、老年教育的目标。老年教育,说到底就是要教育老年人,像钟南山说的那样,欣逢盛世、不负盛世,永远与党同心同德,与祖国人民风雨同舟。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危难时刻,奋勇当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2、老年教育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层次不断提高,要达到教育目标,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博采众长,大胆实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需设科,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的空间,推陈出新,常教常新,使老年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必须侧重在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一般的老年大学所开的课程不外乎文学、声乐、舞蹈、绘画、器乐、计算机、英语、太极拳等娱乐健身项目。根据抗疫斗争中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可以开设中医课、科学养生课、疫情分析应对课,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研究课,战争中的生化武器事件分析课、基因和转基因分析研究课,从艾滋病、非典、新冠病毒认识细菌和病毒分析课。让学科门类教学内容向高层次、高品位、社会性、未来社会方向发展。在举办初级班、普及班的基础上,向中级班、高级班、研究班的方向发展,使所有学员都有新的目标和追求,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老年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于教师的选拔,一是聘请高校知名教师任课;二是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贤达知名人士任教;三是学员中的能人,能者为师。如北碚老年大学舞蹈班一学员,功底好,善于组织活动,学校安排她担任另一个舞蹈班的教学工作,她认真负责、深入浅出,从形体训练到舞蹈语言,从编排舞蹈排练节目到带队表演,与学员打成一片,很受学员欢迎。
        4、结合时代精神,认真组织教学。中国人民经历了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对抗疫英雄充满敬意,北碚老年大学国画班的任课老师,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教授,他结合抗疫斗争的故事,感恩时代、致敬英雄,陈教授笔下的钟南山院士刚毅坚强,一幅“阳光下的博弈”报国爱民的英雄钟南山的形象生动传神。
经过这场惊世骇俗、疾风骤雨般的抗疫斗争,老年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解读时代特征,利用自己的优势、手段和阵地,采取各种形式,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作出自己余生的奉献,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向新时代的楷模钟南山院士一样,做好自己,体现好自己的担当和价值。
 
 
 

线上线下相结合,老年教育谱新篇

万州老年大学   李楠陵

 
        一、问题的提出
        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为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地老年大学按照地方党委和政府部署和疫情蔓延态势,为认真落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决定“推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要求学员们要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居家学习休养,调整心态,坚信党和政府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为保证老年学员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做到学习防疫两不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网络教学工作得到大家认可和推广。
        二、线上网络教育的利与弊
        (一)线上网络教育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有其优势,比如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易于操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不需要上课学习的人聚集。在疫情期间,网络教育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应用中,随着网络教育应用的逐渐增多,网络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的发挥线上教育在疫情期间的作用。
        1. 突破时空限制
        摆脱了传统教学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习者只要想学习,就可以突破传统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在线网络学习。手机、笔记本、计算机等都是学习的好工具。
        2.教学资源丰富
        传统教育基本都是围绕课本教学,所有的资源都来自于课堂。通过在线网络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在线网络教育依托的是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学员可以学习到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知识。相比于传统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此外,通过在线网络学习,学员可以看到动态式的教学内容,相比于传统黑板和粉笔的灌输式教学,在线网络教育所呈现的图文并茂,动静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更加适合老年学员,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
        3.教育对象多元化
        在线网络教育的对象没有门槛,只要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这个特征也决定了教育对象的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在线网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自主进行学习,资源也可以相互分享,全民都能参与到学习的热潮之中。
        4.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老师教学生听。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教师并不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无法因材施教,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在线网络教育解决了这一问题。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观看回播,反复学习。同时,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学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在线实时提问获得老师的解答。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由学生自由选择,网络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教育也更具有个性化。
        5.在线教育的交互性
        在线教育的交互性,可以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进行交互式教学。所谓的交互性,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固定的网络教育平台,比如,在线云课堂、微信、QQ 群和电子邮件等将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的目的。在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还具有民主性,学生学习更主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平等。
        (二)线上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线网络课程具有自闭性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网络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手机、电脑。网络环境使人们缺少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开始变得越来越自闭。从网络学习角度看,学习者在机器面前,缺少现实环境中人与人的真实交流,人群之间的直接接触。世界是现实的,虚拟生活不能代替真实生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隔离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联系,学习者很难培养出合作能力,提高探究精神等各项综合素养。
        2.在线网络教育缺乏情感交流
        传统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彼此的情绪状态是可见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员,提高学员学习效率,帮助学员获得学习以外的相关知识。但是,网络课程单纯就是教学,多数课程学员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通过机器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这也是在线网络教育存在的弊端。
        3.在线网络教育投入较大
        在线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投入更大,技术成分更高。老年大学需要教学录播室,由于是一个老师面对无数个学生,教师的资质必须很高,教学硬件设备和网络速度必须有充分保证,所以需要在设备、师资等方面大量的投入。这也使得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成本的原因难以接受,甚至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缺少一个良好的网络传输环境,这些问题都直接限制了在线网络教育的发展。
        4.网速慢使用体验差
        由于同一时间多人同时使用网络,极易造成服务器卡顿和网络塞车,网络不流畅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网络学习,使得学习体验和满意度大大降低。一些地方网络不稳定造成经常无故掉线等问题,也极大地限制了在线网络教育的发展。
        5.部分老年学员信息技术能力缺乏
         由于老年大学部分学员年龄偏大,他们错过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最佳时间,缺乏信息技术能力,所以给线上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三、线上教育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整合师资力量,精心打造老年教育队伍
        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老年教育也是如此。教师是老年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特别是老年教育的范围很广,对教师要求更高,更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老年教育目前的教师队伍人员较为欠缺,而且教师素质差异性较大。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前老年教育发展的需求,组织老师们更快进入线上授课的状态,有的老年大学教务部门和远程教育部以教师微信工作群和班长微信群为基础进行培训。以骨干教师进行技术支持,组建了专项网络工作群。组织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和制作网络录播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公布网上老年大学直播APP学员操作指南。并通过教师微信群、班长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发布每周学科教学内容,惠及全体老年学员。
        (二)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竭力创建线上学习平台
        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教育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在线上授课的筹备阶段,学校应提前做好线下教育预案,针对实习、实训、实践等需要教学场地提前做好场地安排课程。除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乐龄云课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和各省(市)优质网络在线课程外,还可以利用“腾讯会议”“腾讯直播”、微信群、QQ群等软件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这也是老年教育线上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直播、录播技术的成熟,线上教育课更能被老年学员接受。直播授课师生同步、互动性高,是最接近面授的一种线上授课方式。但直播授课 对于教师的现场组织能力、对网络课堂的掌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看来,线上教学的效果短期内虽无法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无法实现实践教学。但在培养老年学员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一定好处。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三)线上线下,全力助推老年教育变革
        这场不期而遇的新冠疫情,使得传统课堂与线上教育首次如此深度融合。在这场在线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老年学员的信息素养增强,自律自学能力得到锻炼。线上会议、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等得到认可与推广。
        根据疫情防控态势,老年线上教学或成未来教育常态,面对这一重要契机,教师应重新建构教学能力,积极尝试与探索。创新在线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网络授课便是线上教学基本功。学校应当积极加强平台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VR技术、人工智能、5G智慧校园等)深度融合,整合课程资源,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组建专业课程团队,努力打造一批精品线上课程,为未来教育变革注入新鲜血液。特殊时期,网络课堂不仅充实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此次疫情中,网络线上教育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讲,网络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和共享,这将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均等化。最后,加强网络教育,构建高质量老年网络教育育体系,也是中国老年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使老年教育在未来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坚持政治建校  发挥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

大足区老年大学  邢智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对拓展和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体要求。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重点推进计划”中明确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编写相关读本,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年人学习和活动之中”。
        老年教育具有开展老年人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的政治价值,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价值,弘扬先进文化的文化价值,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培养价值。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教育属性,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老有所教”的历史重任,是新时代老年大学教育的职能所系、生命力所在。充分发挥老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构建体系、增强融合、打造基地,让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引导老年学员融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更好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做出积极贡献。
        一、构建体系,增进思想教育成效
        根据老年学员队伍构成、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和教育形式,开展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活动,构建教育主题化、方式系列化、开展常规化的活动体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使老年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一)活动教育主题化
        老年教育活动要紧扣时代、传统文化、地方建设与发展等,做到主题鲜明,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从而增强教育性。确定教育活动主题要做好“四个结合”,突出政治导向,道德导向,审美导向,发挥正面引领作用:
        一是结合形势。在老年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使广大老年学员与时俱进,了解时政形势,保持思想常新。如,2019年5月,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主题活动,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教育内容,以区老年大学为中心辐射镇街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教学点。
        二是结合重大庆典。如,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学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分别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4分钟的快闪上了“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翰墨飘香颂祖国•丹青溢彩献真情”共绘书画长卷以及“庆新中国华诞•颂新时代风采”期末展示等活动。
        三是结合家乡特色。如,国画专业山水班在课堂上学了山水的基础画法后,到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宝顶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龙水湖开展《画大足山水,爱石刻之乡》的写生活动,既巩固了山水画技法,又激发了老年学员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是结合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开展“端午粽子香•家风文明传”“浓浓敬老情•欢聚老年节”等“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二)活动方式系列化
         因老年教育活动涉及种种因素而表现出系统性,自然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动系列。近些年来,每学期围绕确定的教育主题开展“开一个主题动员会、办一次专业班(社团)座谈、听一场形势报告、展一批师生作品、演一台文艺节目、出一期《棠城晚晴》校刊”的“六个一”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如2017年下期,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在开学工作会上启动“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主题活动,随即各专业班(社团)开展各具专业特色、紧扣活动主题的座谈会,国画专业班(学会)的“喜迎十九大•丹青绘豪情”、书法专业班(学会)的“喜庆十九大•笔墨传心声”、摄影专业班(学会)的“宣传十九大•定格身边美”、诗词专业班(学会)的“讴歌十九大•共筑幸福梦”等更是亮点纷呈,期末在昌州古城分3天举行“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主题展示活动,邀请区委宣讲团成员、党校讲师作专题报告,展出学员创作的200余幅书画诗影主题作品,表演38个学员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出版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通栏标题、以师生诗书画影作品为内容的《棠城晚晴》校刊。活动的系列化,不仅展示了学员风采,检验了各专业教学成果,还深化了思想教育内涵,巩固了思想教育阵地。
       (三)活动开展常规化
        经过实践、总结、完善,将思想教育活动形成常态,步入规范化轨道。为增强学员体质,展示“老有所乐”,每学期的期中开展一次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班(社团)为单元的专业班(社团)活动,组织老年学员学习学校统一印制的时事政策资料,不少学员将资料带回所在单位退休协会、社区居委会作为学习材料;为增进友谊,交流“老有所学”,每期期末开展跨专业班(社团)的校级展示活动;为宣传办学成果,表彰“老有所为”,每学年上期召开宣传工作会,对作品在区(含区)以上参赛、参展、参演荣获等级奖或被报刊杂志刊载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增进情感,每学年下期的“九九”重阳节(老年节),都要为年满60岁以上整旬的师生进行集体祝寿;为体现对师生的关心爱护,师生生病住院派人慰问,师生百年辞世前往悼念;为探索老年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每两年召开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为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等等。教育活动开展的常规化,形成了制定活动方案,有序推进实施,确保持续开展的运行机制。
        二、增强融合,创新思想教育形式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内容的创新,克服古板单调、枯燥乏味的弊病,实现党政、社会、学校的深度融合,以推进老年教育的开放式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一)植根教育教学常规
        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到写入教学计划、列入教学大纲、编入专业教材、融入课堂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学期各专业班或独立、或联合、或校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老年学员为主体,遵循教育老年学员的思想性、完善老年学员的知识性、吸引老年学员的趣味性、感染老年学员的艺术性、丰富老年学员的文化需求多样性原则,实现结合形势集中教育、结合教材引入教育、结合课堂渗透教育、结合活动深化教育,让老年学员通过笔会、沙龙、展览、专题讲座、才艺展示、艺术欣赏、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涵养政治定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二)融入社团公益活动
        发挥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力资源优势,组建由书法学会、国画学会、诗词学会、作家协会、艺术团等12个校园社团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学校、机关、农村、社区、企业、景区为基点,开展送文化“六走进”公益活动。老年学员在活动中做义工,义务为活动单位创作书法、国画等艺术作品,传播先进文化;当推手,展示诗书画影习作、演示创作书画作品、举办专题讲座和表演文艺节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榜样,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和余热生辉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彰显长者风范。通过送文化“六走进”系列公益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厚植于民众心中。
        (三)推进部门携手共建
        坚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原则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活跃了城镇文化生活,丰富了家庭文化、休闲文化和广场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老年大学文化现象,社会各界主动联系联合开展教育活动的单位可谓络绎不绝,搭建了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平台,并呈现辐射态势。如:携手区统战部,开展“同心文化”活动,积极捐赠书画作品到以“用爱心播撒希望、用善良温暖人间”为理念的同心文化园,对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帮扶;携手区文明办,在传统节日之际,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区教委,开展送文化进校园活动,共同启动“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活动周”,用“活到老学到老”完美诠释终身教育理念;携手区科协,协助开展社区科普教学活动,引导市民学习科普知识,唤醒人们对科学的亲近和热爱;携手区妇联,开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活动,引领家庭道德风尚和社会文明新风;携手区心理协会,共建阵地,开展老年心理咨询,支持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此外,还与区图书馆共同举办讲座展览巡讲,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展石刻志愿服务等活动。老年学员在活动中振奋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展示了风采,彰显了长者风范。
       (四)汇入区域节会庆典
        积极开展密切配合党政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师生精心创作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文艺作品,艺术团创作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鲤鱼灯舞、以石刻文化为题材的戏曲舞蹈《大足石刻赞》,作家协会深入挖掘本地人文素材创作的《刘天成传》《唐赤英传奇》等文学作品,还有突显中华古老传统民俗文化的100人老年大学威风锣鼓队,积极参加“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龙水五金博览会”“中国重庆荷花旅游文化节”“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启动仪式”“第六次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暨老年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国家级大型节会,以及区春晚、新春闹元宵、离退休干部团拜会等重大活动,精彩的亮相,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五)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专业学员的优势,让老年学员创作的书画等传统文化作品通过重大节会、亲朋好友远飘海外,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书法提高班学员蒋志陶旅居加拿大的外孙女和晓丹导演将老年大学题材搬上了银屏。2015年11月,中国、加拿大合拍电影《春色撩人》(又名《梨花静静开》)在校园开机拍摄。剧中展现了书法、二胡、舞蹈等中华传统文化专业的教学活动,150余名老年学员担任群众演员,电影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奖,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国老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国际老年游学大会,探索老年游学,拓展国际视野,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养生养心养老福地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着力打造国际老年游学基地,把教育、文旅、养生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注入活力,提升其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打造基地,形成爱国教育常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中提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按照大足区委要求,把区老年大学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师生搭建起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平台。发挥老年大学的区域集聚效应和辐射影响力,对师生、市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代市民。
        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圣地,位于海棠新城文旅新区腹心,坐拥海棠湖公园、圣迹公园,比邻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文化艺术中心的老年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打造成为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校园的人文环境和地理条件。坚持以校园为主阵地,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特征为内容,吸收和积淀优秀文化元素,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从“时事政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榜样文化、家乡文化”等五个方面,扮靓“一石(校文化石)一馆(校史陈列馆)两长廊(红色文化长廊、翰墨飘香长廊)”四个亮点,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足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展现校训、办学目标、老年大学赋等内容的篆刻艺术品和翰墨飘香长廊的“传统文化”,校史陈列馆彰显出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榜样文化”,还有大足石刻元素所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精髓的“家乡文化”融入开放的校园,让承载浓郁文化气息的景物设置融入学习环境之中。结合定期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常性组织的校园文化展演,让校园文化的溢出效应引领先进文化传播,使老年学员乃至市民、中外游客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的洗礼,受到教育和感染。
        实践证明:老年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讲理论,因为老年学员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人生书”,而必须与具体的有意义的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构建文化教育活动体系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目标、增强融合、打造基地,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老年学员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教育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
 
 

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
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实践探研

重庆图书馆分校 王祝康

 
        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多层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窗口,是公民的终身课堂,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教育与服务的职能。面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好老龄群体文化教育服务工作,不仅拓展和提升自身的服务领域和水平,也是公共图书馆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而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无疑是推动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抓手。目前,有关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的研究成果十分鲜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一、公共图书馆参与举办老年大学现状
        各级党政机关主办的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从1983年我国诞生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开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各级老年大学数量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成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然而,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十分庞大。据《重庆统计年鉴2018》数据,至2017年底,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了406.54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13.22%[1]。各地老年大学报名“一票难求”,堪比“春运”火爆,老年教育具有巨大的群体需求。
        面对各级党政机关主办的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现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馆,适应自身职责与使命,加入到举办老年大学的行列之中。相对于群众艺术馆普遍举办老年大学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参与举办老年大学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与特点:一是公共图书馆主办老年大学;二是公共图书馆设立老年大学校区或者教学基地;三是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
        (一) 公共图书馆主办老年大学
        据调查,全国32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仅有重庆图书馆主办了老年大学。此外有个别省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也自主开办了老年大学,如山东省菏泽市图书馆老年大学、佳木斯市老年大学图书馆分校。由于公共图书馆主办老年大学需要社会办学许可、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办学场地等方面的支撑,从操作层面来说不易实施,这也成为在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凤毛麟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公共图书馆设立老年大学校区或者教学基地
        一些老年大学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开展合作,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场地、环境资源优势,在公共图书馆设立校区或者教学基地。如文化和旅游部老年大学在国家图书馆设有校区,福建省永安市老年大学在永安市图书馆内设立教学基地等等。其目的在于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
         各公共图书馆开办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老年教育重视,各图书馆为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丰富老年大学的文献资源收藏,纷纷建立了老年大学图书馆分馆。如浙江图书馆老年大学分馆自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主题讲座、书画展和摄影展等活动。
        二、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实践
       (一)发展概况
        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大道重庆图书馆内,于2011年9月挂牌成立,由重庆图书馆主管。学校由事业法人单位的重庆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具体承办,拥有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社会办学许可。同时,依托具有70年历史、社会声誉良好和交通方便的重庆图书馆,学校社会效益良好。学校共有可使用教室15个,其中舞蹈专业教室5个。共计面积1500平方米。
         学校从最初开办时的9个科目、14个教学级、235人次学员、9名教师的规模,至2020年,已经发展到秋季班开设26个科目、62个教学班。课程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时装风采、太极拳、智能手机、旅游英语、瑜伽、插花、茶艺等。学员达到1655人次。拥有聘用教师29人。学校形成了课程内容艺术特色鲜明、举办独具自身特色科目的教学思路。依托重庆图书馆的场地优势,学校每学年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汇演,举办学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充分展示学员学习成果、检阅学校教学水平。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自2011年开办至今,共培训学员12,482人次,为推动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认真审视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的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亟须解决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
        1.资源配置方式单一
        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资源配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挤用重庆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二是学员学费。学校没有举办老年大学的专项经费。一方面政府拨付公共图书馆开办老年大学的专项经费,从拨付渠道、拨付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没有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老年大学的经费支持和公益性捐赠。随着学员、教师逐年增加,教师授课费、教材、活动开展经费等开支常常让管理者有捉襟见肘之感,一些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一拖再拖,聘请更多优秀师资也望而却步。
        2.规章管理制度松散
        由于一般认为老年大学是一种非学历、无压力、无功利的教育,教学不需要考试、学习不需要压力、管理不需要管束,这些观点有其现实性和客观性,但也往往容易导致忽视对学校规章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进而影响老年大学的教学水平、办学质量。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虽然在场地管理、班级管理方面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缺失对教师、学员、教学、绩效等方面较为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往往不能参照制度进行管理和奖惩,造成管理上的被动。
        3.规范性教材缺失
        老年大学教学大多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指导性教材,用什么样的教材,各自为政,放任自流,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为例,目前开设的26个科目班级中,仅有旅游英语教学班使用了重庆市老年大学统一编制的教材。此外,一方面由于教师到校只限于每周堂课的1个半时间或者两小时,授课以后就匆匆离开。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交流会,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教材的规范性问题更无法研讨。
        4.督导评估机制缺少
        老年大学教师教学高度自主,有的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学校还曾出现过两位男女搭档共同执教交谊舞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因为教学理念不一致而发生强烈争执以至肢体冲突的现象。一位民族乐器的老师,上课大多时间只顾自己埋头拉琴,没有教学的具体计划与安排以及对学员的具体指导。由于学校没有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分析评价,以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师队伍不稳定
        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的教师队伍,大多由市老年大学或其他老年大学推荐,或者招聘、自荐而组成。教师年龄结构相差较大,从20余岁到70余岁不等,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24岁。教育背景方面,年长的教师大多不具有执教课程的专业教育经历。学历方面,有大学本科、专科、中专和高中,也有无文凭自学成才者。目前,聘用的29位教师中仅有两名是在职,其余全部是退休或自由职业者。仅有5位教师从重庆市老年大学重庆图书馆分校开办以来既执教于此,每年均有教师离开。由于缺乏严谨的教师管理制度的约束,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较大,甚至还存在不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学校一位年轻的舞蹈教师因为不满薪酬和人事安排,随意在教学期间请假、罢课,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三、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发展思路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不断加深[2]。公共图书馆已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正在主动地适应变化的社会形势,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的舞台,探索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的发展思路。
        (一)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老年大学建设应注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文化系统资源优势相结合,将老年大学作为公共文化单位的重要窗口,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探索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路径新方法。一方面老年大学可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公益展览、讲座、读书会,以及免费技能培训等活动,将其运用到老年大学的教学中,丰富教学设置与内容,共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成果。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充分老年大学开设的合唱班、舞蹈班、书法班等,组建老年大学表演艺术团队,开展基层文化惠民等活动,发挥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
        (二) 采用方式多样的资源配置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是政府承担起老年教育的职责,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参与到老年教育当中。日本是开展老年教育较早的发达国家。日本老年教育的经验是,一方面政府出资建立老年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与公民馆、市民文化中心、福利休憩中心等社会教育设施和各类各级学校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3]。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除了政府供给的资源配置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市场和政府组合的方式进行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采取政府补贴、资助、购买、事前审核、事后监督的方式,并鼓励和监督非营利企业和民间自治组织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三)编写和运用老年大学课程标准
         老年大学课程标准是根据老年大学课程计划而编写的有关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学校对老年学员在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编写规范、科学的老年大学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课程标准经审定后应该长期执行,同时也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以及结合学员的实际水平,可对课程标准运用进行较为灵活的掌握。
        (四)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及规章制度
        公共图书馆举办老年大学深化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管理体制,还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证。应该从学员、教师、管理三个方面科学制定老年大学应急处置办法、教师绩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评比办法、班委责任制、课堂守则、教学评估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从责任机制、用人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发展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五)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的巨大作用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4]”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共28条政策措施。在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所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5]比如,联合办班、办学、办活动;共同研讨、展演、搞培训;缔结友好关系,加强舆论宣传等等。此外,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大学教育。
         (六)适当开设工作技能培训课程
        我国的老年大学大多开设的是琴棋书画、卫生保健、健身娱乐等课程,极少涉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其实,老年教育不仅是休闲娱乐活动,还可以通过帮助提高老年人的工作技能或使其获得新技能以重新获得一份岗位和收入。正如国际老龄问题联合会的海伦·海默琳所总结的:“很多学校提供的课程并非仅仅是为老年人消遣时光,专业培训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找到第二或第三份工作。人们对工作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工作环境使老人们有归属感,能够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至关重要。[6]” 2018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第六十六条中明确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7]
        (七) 探索“老年游学”新课程
        老年游学是老年大学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近年来逐渐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老年游学,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载体,通过游与学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大学学员对旅游和学习的双重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老年人成为错峰出游的主力军,占总量六成[8]。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爱好出游的老年人来说,更加安全、获得感更强的“游学”产品恰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老年游学主要包括配套课程的教学游、展示老年风采的展演游和境外文化交流游等形式。例如,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与国内知名旅行机构合作开发以“慢游、乐学、静居”为理念的“看江山”主题系列游学活动,为老年人设计定制主题游学线路与游学课程。老年人在游学活动中体验地域文化和历史,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广受好评[9]。老年游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也是深受老年学员青睐的课程,要加强老年游学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育新机  开新局
--疫情防控常态下老年教育的发展和展望

酉阳老年大学    刘 燕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这次疫情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对人们的出行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人民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又属于新冠肺炎疫情易感染人群,老年大学作为老年群体聚集的重要阵地,疫情为老年大学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一、疫情给老年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疫情对老年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人与人传播的风险极大,至2月底,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都收到了线下培训活动一律暂缓开展的指令,老年大学教育一度停滞。随着教育部明确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原则,各地老年大学纷纷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当前,大部分老年大学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线上与线下面授相结合两种教学模式,全面恢复线下面授的学校较少。另一方面,各地老年大学在探索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开展难度大问题:一是学员和老师对线上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学员和老师习惯了以往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方式,内心排斥或者不重视线上教学,导致教学成效甚微;二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当前由于老年教育线上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老年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微信群或QQ群开展线上教学,方式单一,灵活性不高,未能充分调动老年学员学习兴趣;三是线上资源不足、缺乏共建共享机制,相当部分老年大学是受疫情影响第一次开展线上教学,缺乏经验,没有建立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导致线上教学推进乏力、收效甚微;四是学员在线学习能力亟待提升,老年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有所不同,由于受教者皆为处于退休年龄段的老年群体,这一群体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大多数学员仅会简单的使用微信、QQ等线上交流软件,未能充分发挥此类社交软件的线上学习功能,造成线上教学开展难度大等问题。
        二是对老年学员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学员的影响主要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生理上,由于老年群体生理上的特殊性,疫情爆发伊始,这一群体就被明确为易感染人群,足以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而这正是大多数老年大学迟迟不敢恢复线下教学的主要原因。心理上,受疫情管控的影响,老年学员大多被迫“宅”在家中,骤然改变的生活方式极易使学员产生心理不适;其次,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最重要的动机是学习和交际,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不仅不能满足老年学员交际的需求,同时,很多老年学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怀有畏惧感,没有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运用这些技能,因而极易对线上教学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感。
        二、疫情为老年教育发展迎来新机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阻力,但是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疫情的冲击也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老年教育要想取得新发展,必须要做好“三种替换法”和“三种加法”。
        (一)三种替换法
        一是做好课程设置的替换法,推动课程设置由以活动娱乐为主向文、娱兼顾转型。老年教育既是教学的课堂也是生活的舞台,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老年教育“教什么”是核心,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疫情防控中开展老年教育的关键一招。疫情之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乐器、舞蹈、朗诵、合唱、书法等娱乐性质浓厚的活动为主,此次疫情期间老年群体暴露出来的信息来源渠道狭窄、社交软件运用不到位等弱点正好可以作为新时期老年教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新时期老年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助力疫情防控为主、常态老年教学并举,从科普、日常、身体、心理、技能和社交等方面加强课程设置,除开设常规活动类课程外,同时引入疫情防控资讯课程、疫情防控科普课程、健康养生系列课程、日常生活系列课程、闲暇技艺系列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充分体现课程设置人性化特点,丰富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做好教学模式的替换法,推动教学模式由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转型。疫情之前,老年大学教育仍然以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授课形式展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年学员能够直观感受到教学氛围与环境,大大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性,同时,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学员之间的交流分享机会充足,能够满足老年学员交际的学习动机,因而这种教学模式颇受老年学员的青睐。然而,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政策下,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性,线上教学模式适时登场并成为主流趋势,老年教育的开展信息化特点凸显。多地老年大学的实践证明,网络教学是可行路径,疫情防控常态下推出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客观实际。但是由于上网学习和接收信息是老年人的短板,因而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将线上学习方法纳入教学大纲之中。
        三是做好教育主体的替换法,推动教育主体由以师生为主向由组织、师生、家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转型。在以往的老年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通常被简单地认定为教师和学员。然而,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的模式使教师和学员失去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老年教育仅靠师生两者参与的局面不复存在。同时,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受关注程度度越来越高。基于这双重改变,新时期老年教育要想取得新发展必须形成由组织、师生、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合力,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老年教育的各个环节,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力。
        (二)三种加法
        一是加强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老年教育“以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在老年教育中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加强生命教育,有助于推动老年群体实现“积极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积极老龄化”概念,“积极老龄化”要求老年教育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社会生命的参与和精神生命的保障,实现老年人群体生命的自然长度、社会宽度和精神高度的有机统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段惨痛的经历不仅是对国人的告诫,更是老年大学生命教育的生动教材。老年大学生命教育可通过三种方式展开,一是课堂教学,开设以“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引导老年学员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二是实地参观体验,以历史博物馆、革命基地、烈士故居等为参观学习的重要据点,通过直观体验增强老年学员对生命的尊重;三是潜移默化式渗透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通过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老年学员牢固树立尊敬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是加强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既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核,更是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检验。中国的抗疫实绩证明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然而在全国全社会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对抗疫情的征程中,仍出现部分群众拒绝佩戴口罩、违反封闭管制强行出关等不文明现象,其中相当一部分群体还是老年人。越是在这种非常时期,越应该突出老年大学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老年大学法治教育,要重点发挥三个环节的作用。一是发挥普法课堂的宣传作用,定期组织法律普及课堂或培训,组织老年学员学习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共卫生防治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知识,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二是发挥日常课程中法制观念的渗透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启过程中,灌输遵纪守法的理念,将法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三是发挥课余活动中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今日说法”讲演比赛、黑板报宣传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推动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三是加强教学手段更新,推动建立云学习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老年大学对线上教学的尝试证明了网络教学的可行性。针对当前老年大学线上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建立云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促进资源最大化利用。具体可通过以片区或合作形式联合多所老年大学共建资源库,多所学校联合线上办学,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学员互选他校线上课程,包括但不限于直播教学、录播视频、文字资料学习等,最大限度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老年教育犹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各地老年大学要慎思慎行,努力化解疫情带来的挑战,于新变化中育新机、开新局,抓住机遇,推动老年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