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大学协会
重庆市老年教育通讯

2020/12/30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在渝中区召开

 
 
经验交流材料摘编(二)
 
1.为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注入老年教育红色力量............................................浙江老年大学
2.“学养结合”式老年教育在养老机构的创新实践................................................盛泉孝爱老年大学
3.顺应时代发展  办好新时代老年大学..............................................................成都老年大学
4.“5G”赋能老年教育 三创模式促进线上老年教育.............................................网上老年大学
5.以老年教育研究助力老年教育发展................................................................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注入老年教育红色力量

——浙江老年大学打造红色学府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始终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老干部部门主办的老年大学,浙江老年大学以“担当新使命、争做排头兵”的姿态,努力打造与浙江“三地一窗口”相适应的红色高地,奋力谱写“重要窗口”新时代老年大学工作精彩篇章。
        学校以“政治建校”为统领,立足精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大力推进“红色校园”建设,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培育价值引领与守正创新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打造学思践悟与知行合一互联互通的实践机制,提炼浙江特色与窗口建设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不断擦亮“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窗口底色。
        一、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浙江老年大学校长黄建发在校委员会上指出,“党校姓党、老年大学也姓党,必须要突出老年大学的政治属性,把思想引领、政治引领贯穿始终”,“老年大学在教学规划、课程安排上要把学习新思想作为必修课,把党史国史教育作为基础课,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常修课”。
        第一,思政课程全面落地。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修课、党史国史基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修课。以班级临时党小组为单位,发动学员党员轮流上“微党课”。举行“思想政治精品课堂”开班式,把“思想政治精品课堂”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列入年度教学计划,得到省委党校的大力支持,确定作为办实事项目,向浙江老年大学输送主体班次新思想课程。
        第二,思政实践同步推进。挂牌成立浙江老年大学“两山理论”实践基地,组织党员骨干走进安吉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借助嘉兴红船起航地的优势力量,规划体验式教学路线,组织学员追寻红船精神、重走一大路线、感悟初心使命。
        第三,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培训,纳入教师考评指标。9月初,邀请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龙进为学校全体教师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结合学校现有的29个专业68门课程逐一剖析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引导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味”。
        二、培育价值引领与守正创新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
        第一,凝聚党建工作合力。强化“校办支部+学员支部”大党建理念,创设“十三个一”工作法,着力打造“常青先锋之窗”支部工作品牌。在职年轻党员以党建联络员身份联系一个学员支部、处级党员干部每人认领一支团队,通过参加学习、活动、座谈等方式近距离问计问需于老同志。校办党支部与学员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云端分享时政资讯、社会热点和党建工作经验做法。
        第二,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精品化打造老党员驿站、校史馆、红色读书角、智享体验馆,涵养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第三,强化正向示范引领。探索实行“线下+线上”积分制量化考核新模式。稳步推进银发网红培育工作,以微信、抖音、快手等热门应用为主阵地,以短视频分享为主要形式,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打造学思践悟与知行合一互联互通的实践机制
        第一,谋好学深悟透的文章。依托高校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名师工作室”入驻、课程输送、教研合作等形式,以高校思政名师领衔、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带动、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实效。
        第二,谋好学用结合的文章。选取老同志服务频率高、联系较为紧密的志愿服务点挂牌成立浙江老年大学志愿服务基地。试点开展与老同志集中居住地社区结对,组织老同志就近就便参与社区治理。
        第三,谋好老少结合的文章浙江老年大学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开展试点,探索老少结合教学,激发“1+1>2”的叠加效应。
         四、提炼浙江特色与窗口建设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
         第一,信息化赋能。学校在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充分考虑红色校园的“云端”需求,联合浙江华数传媒打造电视端老年大学,并实现手机端、网络端同步使用。实现居家自学、实时互动、风采展示、在线投票等功能。
         第二,精准化聚焦。统筹推进思政教育全面覆盖与骨干培训重点突破。组织学员党员骨干专题培训,把理论学习与外出实践有机结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员交流培训,以专题讲座、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做好在职工作人员提升培训,引导年轻干部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让“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成为常态。
        第三,规范化引导。以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启动《“三地一窗口”思政教育读本》编印工作,制定四大校园创建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学分管理模式。
 
 
 
 

“学养结合”式老年教育在养老机构的创新实践

——盛泉孝爱老年大学“学养结合”实践经验介绍


盛泉孝爱老年大学

 
盛泉“学养结合”新模式概述
        在发展理念的创新方面,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的“学养结合”模式立足于建成专业养老机构里的“孝爱”文化大学堂。
        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的“学养结合”模式多年来一直将“孝爱文化”主线贯穿“教”与“学”的始终,经过多年的发展,“孝爱”已经成为盛泉孝爱老年大学最显著、最鲜明的特色,是有别于其他老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在招生理念的创新方面,盛泉孝爱老年大学对老年学员实行“有教无类”的无差别化对待,真正做到了全龄化终身教育。
        在养老理念的创新方面,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的“学养结合”模式,解决了困扰很多家庭“孝老”与“养老”难以调和的矛盾。真正实现了“以学带养,以养促学”,这是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指导思想的具体诠释和生动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力官办大学,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2016年7月,乘着威海市老年大学一体化建设的东风,威海市老年大学盛泉教学培训基地设立,9月26日,荣成市老年大学盛泉分校成立。威海市老年大学作为公办大学,有较强的政治性,一体化指导下的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教学指导有力量,在教学工作中大力贯彻实施《威海市老年大学工作要点》,向国家级示范校看齐。
       师资方面,学校可以与威海市老年大学、荣成市老年大学共享优质教师资源。教学计划方面,有针对性地根据学员实际情况与公寓管理的现状设定课程科目,根据计划书设定教学进度、人力配备、资金预算等,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截至目前,在荣成市有三大教学基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在全国有50所分校,在编工作人员20名,外聘荣誉校长3名、顾问兼客座教授17名、聘用教师136名、辅导员63名。学校共开设十大类课程40个专业、260个班级、学员总数7000余人,其中入住老人学员3000余人、社会班学员4000余人。
自治管理,让学员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规模发展起来了,下设文艺部、体育部、夕阳爱心志愿队、伴侣服务与法务民调部、创作部、广播站、现代信息部、人才与教学开发部、生活与卫生部、作品开发展销部等。学员自主管理的尝试获得成功,实现了“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老人感觉自己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学校的员工,学校的主人
         学校积极挖掘一部分身体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老人的潜能,让他们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还能在学校里获得再就业的机会。目前,有2位老人被聘为学校正式员工,参与自治委和学校管理,18位老人被聘为课程辅导员。
以学带养,多元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文化养老,孝爱为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昌盛的引领。盛泉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以传播中华孝爱文化、引领社会和谐文明为己任的企业。秉承盛泉集团的孝爱文化传承,盛泉孝爱老年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把孝爱文化作为立校之本,文化育校,孝爱是魂,“孝爱”是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是区别于普通老年大学的显著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学校把“孝老爱亲”作为合格员工的基本素质,并且将其纳入考核标准。具体就是:要求教职员工一要真爱,二要尊重,三要多夸,四要多帮,做不到的自动离职。全体职工签定承诺书,并网上公布,刊板上墙,同时设立意见箱、公布校长邮箱,请师生和全社会监督。学校提出:对老年人没有爱心,不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人,不适合做老年大学的员工。
        二、党建引领,德育养老
        盛泉孝爱老年大学从建校起就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支部制定了可行的政治学习月安排表,每月必组织老党员搞一次党日活动。先后举办了“党徽闪闪照我心”活动;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和龙山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活动,“党课”成了盛泉大课堂里最能凝聚人心的精神“大餐”
        德育养老,倡导正气,在年初全国上下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盛泉集团员工发起了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款用于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的爱心活动。第一时间把这些典型事例制作成电视节目和视频在线播放。
        三、健康教学,活力之源
        传统的运动课程难以满足部分老人的锻炼需求,学校就根据老人的身体特点,自创了盛泉手指操、盛泉健脑操、盛泉拍手操、盛泉五脏保健操等。
        气功功法作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健身课程,学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推荐开设了八段锦、六字诀等功法课程。针对学员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较多的现状,定期邀请养生专家、健康管理专家开设健康大课堂,对疾病进行科学预防,对健康进行科学管理。
        四、专业素质教学,让更多老人学有所成
        2016年以来,学校积极利用威海老年大学、荣成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档次、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开设了合计十大类课程40个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朗诵大赛、文学创作大赛、书画大赛,并统一组织向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投稿。
        2017年8月,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学校设立了创作实习基地,2018年9月,学校下属的盛泉孝爱文化艺术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老年艺术团。
        五、关爱康复教学,尊重从你我做起
        盛泉幸福家园内有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约占入住老人的1/5。按照关注特殊老人群体,提供康复教育一体化服务的精神,学校将公寓半失能老人全部编入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以心灵慰籍为主的关爱康复教学。
        学校为打造的“轮椅课堂”,开设了熟记陌生人、幸福拍手操、健脑手指操、轮椅太极课等七项课程内容。对于失去正常意识的卧床老人,学校在专业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音乐干预,对其进行按摩或聊天回忆往事,唤起老年人生活中美好的情感体验。
        一些身体条件好、组织能力强的常住老年学员组成了“手拉手”爱心志愿团,定时到失能半失能老人床前教学,经过消毒后,带领老人做手指操、自我穴位按摩、唱歌、拉家常等,送快乐、促健康。让老人获得一种参与社会活动后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自我尊严得到尊重的归属感,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功能。盛泉孝爱老年大学的“床前拉手•爱心教学”课程也被山东成人教育协会命名为“终身学习品牌”称号!
        六、自媒体应用课程,让老人不再落伍
        为了调动老年学员使用手机的积极性,学校多次举办美篇设计大赛,很多学员学会以后,对于美篇制作乐此不疲,经常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很多学员已经成为美篇高手。
短视频行业这两年风生水起,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学校开通了抖音账号,通过短视频展示学员风采,记录学习生活,这是盛泉孝爱老年大学记录时代风貌、紧跟文化风尚的积极尝试。
        七、远程智能教学,云数据时代的新课题
         2019年5月,坐落于荣成市区的盛泉滨海智慧养生园开业,盛泉孝爱老年大学荣成分校、盛泉孝爱智慧大学校区主要立足智慧养老和智慧教学,让智慧科技与老年教育有机结合,包括智慧健康、智慧体育、智慧书屋、智慧课堂等特色智慧系统服务项目。
        盛泉孝爱智慧大学的远程教室,接入盛泉集团投资研发的"盛泉智慧学堂",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视端共同使用。学校将在各分校加快推进远程教室的建设速度,实现“一平方尺开办一所老年大学”的愿景目标。在举国上下全民动员抗击新冠肺炎之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开通山东省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中国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课堂,与济宁金乡老年大学联合开通了空中直播课堂,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用电视、手机在线学习。
 
 
 

顺应时代发展  办好新时代老年大学


——基于成都市老年大学办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成都市老年大学校长  张熠策
 
        一、坚持党建引领,政治建校是新时代老年大学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
        (一)政治建校,积极担负社会责任和使命。
        老年教育既是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是国家的老龄事业,老年大学作为聚集老年人的最重要的社会组织,理应成为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教育、孝亲敬老文化教育、积极老龄观教育的核心阵地。学校将政治建校作为办学方向,党建引领贯穿学校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确保老年大学发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坚持办好“微党校”,充分激发老年党员积极性。
        成都市老年大学通过建立“微党校”,把党建工作融入老年教育工作。“微党校”作为老年大学搭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朋友的感情桥梁和思想主阵地,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微党校”活动30余次,7000余人(次)积极参与,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基层微党校一类市级示范校”。
        (三)党建引领,促进老年学员积极服务社会。
        成都市老年大学“微党校”以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现已形成常态化服务社区、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与学校所在社区开展了全方位的联动共建。2019年,学校获属地区委区政府 “共驻共建社区十佳突出贡献单位” 表彰奖励;2020年9月,成都市老年大学荣获“成都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荣誉。
        二、尊重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老年大学的立校之本
        (一)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老年教育既要走进人的心灵世界,还有走进知识世界,而且彼此交织,才会促进人的发展。成都市老年大学充分考虑和尊重老年学员的特点,讲究“情”“理”“规”三维联动。“情”就是触碰灵魂、以心换心;“理”就是符合现实、合乎逻辑;“规”就是坚持原则,遵循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本质是尊重老年大学的办学自主性和教学管理规律,充分释放老年教育发展的生机活力。从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机制、管理方式入手,推动老年教育领域整体水平提升。
        (二)科学管理,尝试建立现代化老年大学管理体系。
        学校今年持续从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入手,不断完善“校—系—班”三级管理模式。将原来的“校—班”两级管理改变为“校—系—班”三级管理,结合老年学员特点,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开发校本教材。在进一步夯实三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简政放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赋予系部更多的管理权限。学校将教师分配到系(团),并由系(团)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
        (三)以建设教师队伍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成都市老年大学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加强对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并为学校各类课程教学标准提供支持和指导。教师聘用打破熟人推荐的形式,统一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在全校170位专业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占比 61% ,60岁以上教师仅占18.9%,具有专业院校、专业学习背景教师占比达到71.2%。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是疫情时代老年大学不断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线上复学,打造云端课堂。
        在线上复学中,成都市老年大学借力信息技术,以“三个坚持、两个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线上复学。坚持尊重课程自身规律、坚持尊重学员意愿、坚持尊重教师意愿,向学员开放统一平台、统一教学标准的直播教学,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学习诉求,得到了老年学员的广泛认可。
        (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
        成都市老年大学实行“微信公众号”网上报名,教学班实现了学员考勤完整数据记录,教师资源库管理及教师授课薪酬发放等都实现了数据化管理。围绕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学工作,学校以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为基础,拓展开发了包括健康筛查、学员身份识别准入系统、网络退费系统在内的近10余项软件拓展运用,为学校秋季学期线下复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大数据理念不断拓展学校办学成果的转化运用。
        学校已实现与市委老干部局“蓉城金秋”、成都市“天府市民云”等App的数据对接,用户可以使用以上App进行包括报名、学习在内的拓展运用。同时,学校课程资源在中国银行小程序、四川IPTV上的运用,也在紧锣密鼓地对接开发中。下一阶段,学校还努力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在老年大学学员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打造区域内老年教育网络服务一张图。
        四、开放办学、融合发展是老年大学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必由之路
        (一)主动对接社区教育,实现双向融合发展。
        党和政府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老年人有旺盛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老年教育形式无法进一步满足需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局面成为阻碍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最大障碍。有鉴于此,成都市老年大学积极创新,主动将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好社区教育和传统老年大学学校教育已形成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双向融合发展。2020年9月,成都市老年大学荣获“成都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荣誉。
        (二)开放合作办学,探索校际合作新模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都市老年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整合老年教育优势资源的工作并初见成效。2019年,成都市老年大学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共建成都老年开放大学,采取“联盟+共建”的办学模式,建立了老年大学与电大社区教育机构多校一体的融通共享办学机制,加大网络数字化学习推广力度。
        (三)积极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共同助力老年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把握好与部分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共同建立平台,有效植入老年教育资源,借助其业务渠道,实现对特定群体的有针对性老年教育服务。
 
 

"5G"赋能老年教育

三创模式促进线上老年教育


网上老年大学
        一、创新办学模式,开放资源
        (一)空中课堂,赋能老年大学停课不停学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合理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网互联网技术资源,下发了《关于免费向全国老年大学开放空中课堂的通知》,得到全国各地老年大学的响应。线上教育迅速填补了疫情期间线下课程停止的教学“空档期”,使得老年大学学员停课不停学,随时随地上课。疫情期间,网上老年大学已累计服务494所老年大学。
        (二)十万集免费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
        网上老年大学小程序和APP上开设“云课堂”板块,累计上传有10万集免费录播课程。疫情期间,网上老年大学平台总共上传了6509节课,课程时长1200小时。网上老年大学小程序的总用户已经近200万人,人均学习时长21分钟。排名靠前的课程《声乐教程》《服装搭配》《中医学基础》《电子琴》《葫芦丝》等,每门的浏览量都超过了200万次。
        (三)线上助力,众志成城,全民抗疫
        新各老年大学师生积极响应活动,发挥各专业所长,创作了包括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剪纸、声乐等多种类型的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作品以各种形式反映抗击疫情中感动人心的故事,为抗疫加油鼓劲。活动历时2个月,全国369所老年大学参加,选送12226件作品,点赞总数超过了270万。
        二、创新教学理念,攻克老年教育难题
        (一)提供免费公益课,服务边远地区学员
        网上老年大学设有声乐系、器乐系、舞蹈系等12个系别,累计开设120个专业。自去年9月开始,网上老年大学开设免费公益直播课,累计开设了1120节免费公益课。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指导下,创新免费公益课+精品选修课教学模式,积极打造“名师课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二)开设“大学号”,为老年大学提供针对性服务
        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年大学教学资源,还开发了网上老年大学APP,让各老年大学可入驻,并设立专属大学号,入驻校可免费使用网上老年大学校内所有教育资源。另外网上老年大学会根据老年大学的共性,提供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服务。如为老年大学提供在线直播功能,打造线上+线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入驻校可享有独立的后台,对直播进行运营。为了整合资源,我们成立教研组,建立专属的网络教研平台,各校可把精品教学资源全部上传,组建资源库。各校还会把平时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办学特色等资源及时上传,学校之间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50年,我国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1%更快速地上升到9.1%。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赋闲在家,特别是机构中的老人常常少人陪伴,孤独寂寞。缺乏合理有效的运动,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心理障碍以及胳膊、腿、腰等衰老性疼痛问题。
        网上老年大学专为老人而设计的多人实景体感游戏、益智类游戏,综合考虑老人需要锻炼的部位和记忆、认知方面的问题,让老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身体康复和心情愉悦的目的。如天天踩蛋、成语大掌柜、斗地主(单机)、璀璨宝石、象棋、五子棋、切水果、益脑中国行等。网上老年大学将课程与游戏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以游戏的形式课程知识回顾。
        三、创新管理模式,新时代老年教育当有新作为
        (一)官网改版上线,开启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
        2019年6月28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网全面改版上线,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开启。截至目前,已有494所老年大学加入5G智慧校园建设队伍。5G智慧校园是由管理云、数字云、安全云、健康云“四朵云”组成,为全国老年大学提供学员报名、校园管理、党建、校园安全、知识、智能移动办公(OA)、社区老年教育、资讯、权益、娱乐、社交等线上到线下一套完整的、针对老年大学的5G数字生态服务。
        (二)开通非税开票功能,减少人力成本
        为老年大学针对性定制,开通非税开票功能。目前,非税收入缴费已在池州老年大学正式运行,线上非税开票功能也已对外发布,凡安徽省内需要开通此功能的老年大学均可使用。当学员使用系统报名并支付成功后,学费即可通过安徽省非税系统打入财务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即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查看到相对应的非税单号,在安徽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进行开票申请。
        (三)与全国老年大学共建5G智慧校园,共享老年教育成果
        2019年7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响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号召,下发《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建设(2019-2022年)》的红头文件,全面推荐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建设,对有需要的学校进行培训。
        2019年8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网发挥5G、云技术的优势,为第七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在线直播、网络人气投票,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0万,网络投票总数高达200万票次,让全国的中老年朋友真切感受到艺术现场的魅力与力量。
        2019年12月10日,第一期“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建设”培训班在深圳开班,共同探讨5G智慧校园建设;2020年5月底,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网以省为单位走进全国老年大学,为疫情后各校安全复课,5G智慧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以老年教育研究助力老年教育发展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扎实开展老年教育研究,服务老年教育工作
        2017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内设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老年教育;先后遴 选和聘请了9名专兼职老年教育研究人员。2017年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2019年成功申报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中职学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引领下,老年教育研究成果日渐丰富。近年来,出版《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省域老年教育比较研究—基于京、津、沪、渝、苏、浙的个案分析》《重庆市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部老年教育专著;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农村老年教育的特有“风情”》,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发表《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教育的影响及应对》《职业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认知、原则遵循与策略建构》《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市的数据》《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其中《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市的数据》一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老年教育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被市政府采纳,并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192号)的形式发布,为重庆市老年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二、构建“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微型课程体系,丰富老年教育资源
        老年教育课程是老年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基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老年人教育需求、老年教育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和应用“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微型课程体系。
        课程呈现方式选择表现力强的微型课程形式,每门微型课程由5个微课组成,每个微课以“文字+图片+数字视频+生活案例”的新型方式呈现。微型课程融合了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的传播优势,充分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在线学习的需求和学习时间灵活的需要。依托30所办学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设施设备齐全的中等职业学校,遴选了135名老师组成了“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微型课程开发团队;召开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专题培训会议,明确“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微型课程的内涵、定位、课程性质、课程开发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和课程质量标准。30所中等职业学校组建微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按统一要求,具体开发微型数字课程。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特点,组建“中职教师+学生志愿者+学习老年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远程在线互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老年人现场集中面授体验学习,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灵活应用课程资源。此外,“桑榆尚学”老年教育微型课程还可供全市老年大学和老年人免费使用,老年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板 APP、电脑网站等方式,远程学习“桑榆尚学”老年教育数字课程,有助于形成“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终身教育推进模式。
       二、统筹指导中职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拓展老年教育办学形式
        学校是开展老年教育工作的支点。为丰富中职学校的办学内涵、拓展中职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在中职学校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中职学校专业优势,2017年遴选确定了10所中职学校作为老年教育试点学校,2018年和2019年各遴选确定了20所中职学校作为老年教育试点学校,2020年遴选确定了30所中职学校作为老年教育试点学校。中职老年教育试点学校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筹指导下,逐步深化老年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学校。
        重庆女职中采取“以老带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选派熟悉情况、认真负责的社区志愿者担任班级管理员,鼓励老人们坚持集中学习,并引导他们逐步接受线上学习的方式;建立了学习QQ群,为大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职业教育中心成立党员教师、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全覆盖的“海潮志愿者”服务队,与12个社区合作共建,志愿者们定期深入社区,由点菜式培训逐步转向学校提供系列化课程教学;与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及六个分院的教育平台,将学校能开设的老年教育课程挂到社区教育学院的学习网络上,由各社区自行点选。
        近年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老年教育研究成果,基本建成“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挖掘中职学校发展老年教育的潜力和优势,初步形成重庆市老年教育品牌。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市内外老年大学协会、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同推动老年教育实现新突破新跨越,为老年教育工作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